PACERS球迷必订

微信订阅二维码


 


关于PACERS
建队历史
队名由来 

辉煌战绩
印城简介

主场介绍
鸟瞰全局
 

站长信箱
Holick Lee
Howard Lee

 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
2013年12月27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致青春——Slick & Nancy Leonard(一)

那是1950年秋天,在一堂印第安纳大学的新生课上,一位坐在教室后面的大一生,很想结识坐在课室另一侧的一个女孩。怎么开始好呢?他没有在高中约会过姑娘;他甚至很少和女孩说话。他不知道怎么和那个每天都走过自己座位的美女搭讪,他最后做了能够想到的唯一一件事儿:

把脚伸出来,挡在过道上,让姑娘不得不停下来,拖着飘逸的长裙,跨过去。他向女孩露齿而笑,她则回以一个厌恶表情。

这便是一段柔情的序篇——教父Bob Slick LeonardNancy Leonard,如今已携手共度六十年人生,他们育有五个孩子,生活的核心从来未离开过篮球。

Slick早年是全美大学一队入选者、NCAA冠军球队(印第安纳大学)成员,在NBA打了七个赛季,作为教练和总经理带领Pacers三夺ABA总冠军;篮球生涯让他久经漂泊,然而无论身处何方,Nancy——这个德国裔铿锵玫瑰,不但一如既往地在他身边,还曾经担任Pacers的副总经理,是他们两夫妻把Pacers留在印城。

“别让她的外表把你骗了,”教父亲Slick坐在家里的椅子上说:“她是世界上最霸道的人,只有我能忍她。”

Nancy正襟危坐,笑了。

“那你怕她不?”记者问。

“怕,当然怕……”Slick轻轻地说,轻轻地笑。

54寸,从头怕到脚,对吧?!”Nancy忍不住插嘴了。

这段婚姻何以长久维持?

“他总是周围飞,”Nancy说,“但我依然很喜欢他。”

此刻,Slick不禁老泪纵横。

“看,又来了!”Nancy笑道。

“嗯,其实所有都是她打理的。”Slick却变得严肃起来,“因为我什么都不懂。我不填支票,不做类似的事儿,她来做。要是她出了什么事,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。除了她,我真的对一切都不知道。我不知道怎么用电脑。你们怎么称呼那个玩意儿?对了,电脑。我有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手机,最简单的那种。通讯录里只有她和五个孩子的号码。”

如果Nancy不在Slick身边了,他还能活下去吗?

不过有个更现实的问题:如果没有Nancy,还有今天的Pacers吗?今天,Pacers老牌专栏作家Mark Montieth带你从SlickNancy Leonard的角度,看看他们经历过的Pacers,里面的经历,相信会让每一个球迷都唏嘘和感动——致青春,我们的教父和教母……

让我们穿越回五十年代的美国,对,就是那个保守而纯朴的年代,和那个纯真的印第安纳大学校园。

尽管那一天Slick无赖地伸出腿来,Nancy还是对他印象不深。事实上,Nancy此前和印大篮球菜鸟队(大一队,当时新生还不能正式进入球队,需经过菜鸟队过渡)的另一名球员Charley Clark约会过几次,后来Slick托哥们向Nancy提出约会请求时,被残酷拒绝。因为Nancy想,自己刚刚才和这人队友约会过呢。

一个周日下午,Nancy正在宿舍复习。有人敲门。一些她宿舍里的姐妹们喊她出来,说门外有一个男生想约会,但被放飞机了,姊妹们想找人“帮托”。当然,那是Slick设下的“骗局”,Nancy莫名其妙“我在看书呢”!但姐妹们不断恳求,Nancy最终还是走出来了。

Slick一人傻站在门外,两人都有点尴尬。Slick高中时的教练不允许队员约会、抽烟或喝酒,因此Slick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开口;Nancy倒是在高中时就追求者众,所以她倒是想看看Slick有什么本事。当然,Slick鼓起勇气邀请她来共赏一场印大的篮球赛,Nancy当时觉得答应无妨。不过比赛日那天,Slick居然不解风情到不去接她看球,而且还说是赛后在球场外见他,Nancy就觉得离谱了。

其实Nancy对篮球一窍不通(尽管她父亲是个体育粉)甚至有点厌恶,所以他根本不知道Slick是何方神圣。最终,Nancy无奈之下和还是跟舍友一起去看了这场比赛,当检票入场时,大喇叭传来“Leonard,两分!”,当她们坐下来的时候,又是“Leonard,又是两分。”

Nancy这才跟问舍友:“天啊,告诉我不是他?!”

Slick在大一快结束时告诉Nancy,自己有望在来年进入校队主力阵容时,Nancy几乎不敢相信;她在大一暑假跟老爸说:“Slick觉得自己能在校队里有一席之地,他迟早会被扁的。”

Slick却比Nancy所能想象出的最好情况还要再好。大二的Slick协助球队拿到1953年全美NCAA总冠军,Slick在决赛还剩27秒时投中制胜的罚球,让印大一分险胜堪萨斯大学。这场比赛前半段,本来Nancy在看电视直播,但她实在紧张得看不下去跑回宿舍,转而听收音机的直播了。她穿上幸运睡裤,蜷缩在自己床上的“幸运点”,一动不动,她相信这样能给Slick带来好运。大家可以想象,全国春晚级别的NCAA总决赛,篮球之乡印第安纳,传统名校印大的宿舍,Nancy简直是缩在风眼里,而她只敢听电台直播,还有校园远处传来的惊呼声,千里之外,自己的男朋友肩负着全印第安纳乡亲父老的期望,站在罚球线上……

“我只知道,我帮到了。”六十年后,想起那段回忆,Nancy笑逐颜开。她还记得,校队第二天从印城机场开回校时,人民群众沿着37号公路从Martinville一路隔道欢呼排到Bloomington。她站在游行花车上,从那开始,她才知道篮球是什么,知道篮球对印第安纳意味着什么。

……

SlickNancy1954615日结婚,那是他们毕业典礼后天一天,。Slick早就想要和Nancy结婚了,大二的一天,当两人在学校化学楼楼下闲逛时,Slick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扣针。

“你想要这个吗?”SlickNancy

“干什么?”Nancy回答道。

“戴上它吧?”Slick说。

这就是Slick的求婚了,简单得不能再简单(幸好是那个年代,现在Slick这种宅男级钓丝逆袭女神的可能性为零)。Nancy可并不吃惊,因为就在他们刚刚开始约会一两次时,Slick在电话里混论吞枣地问:

“你愿意吗?”

“愿意什么?”

“你愿意吗?”木讷的Slick再问一遍。

这就是当年Slick的初恋表白。他的确是个不善于和女孩打交道的男孩,他只能把自己最深切的渴望,这么简单明了地说出来。不过Slick还是个很单纯的人,Nancy则是虔诚的基督徒,帮卫斯理公会上主日学。根据《圣经》教导,男女双方都必须基督徒才可以结婚,而Slick在大二就乖乖跟Nancy去教堂,Slick19岁受洗成为基督徒。

两人就这么结婚了,神所结合的人不能分开,两人至今已度过60个春秋。不过,他们所经历的,也未必是我们这年代的人可以承受的。

Slick在大学毕业后必须要马上为军队服役两年。当时女性不允许前往军事基地,Nancy于是留在Bloomington教了两年书,每年挣3500美元。两年后,SlickNBA1956年开始为湖人效力,两人一同搬到明尼阿波利斯。Nancy不能每次都在火车站或机场等着Slick回来,因为她需要照顾孩子;有一次出事了,19601月湖人班机犹豫引擎故障在半空失去动力只能用机身着陆。那个年代没有手机,没有电话,Nancy倒了两班车,心急如焚才赶到明尼阿波利斯备用机场,好在Slick的队友好呆联系上了他妻子,Nancy才知道Slick平安无事。

湖人后来搬到洛杉矶,两人也去洛杉矶一年;可仅仅过了一个赛季,Slick就被芝加哥包装工队以扩张选秀(Expansion draft)形式选中,在芝加哥打了一年,场均16分,在下一个赛季里更加成为球队的“球员教练”。

由于芝加哥和印城只有数小时车程,Nancy则回到教师岗位上。这几年里,她和女儿Terry生活在South BendSlick则生活在芝加哥。1963年,Slick随球队搬迁到巴尔的摩,Nancy也来和丈夫团聚。她有时会坐在底线看球队主场比赛,并将家里一切杂事包在身上。球队输球时,她会主动代Slick开车,因为此时情绪失控的Slick往往会在路上惹祸;在Slick被巴尔的摩子弹解聘后,他又开始做起生意,并在Kokomo(印第安纳州城市)定居下来。两人暂时消失在篮球世界,开始自己的校铃生意,但谁也忘不了篮球。

1967年,篮球之神又向他们招手了。这一年Pacers在印城成立,球队以29负开局后,球队管理层希望Slick前来执教,并开出2万美元薪水。当时的ABA并不是什么大联盟,红白蓝三色篮球和三分线也是莫名其妙,谁都不知道这联盟能撑多久。不过当时Slick家里的新家具还没付完全款,他盘算,就算联盟倒闭了,揣着2万美元也不错,大不了回去继续做生意卖门钟。

他们没想到,Slick这个决定,开始了两人传奇的下半生。那时,由于Slick的工作不稳定,Nancy还是在家里赶订单养家糊口,回想起那时拖儿带女怎么能处理那么多事,Slick说:“那时年轻嘛,什么都是小菜一碟。”

不过后来在Slick的带队下,PacersABA联盟战绩辉煌,在1970年、1972年和1973年勇夺ABA冠军,Slick一家也在他执教Pacers的首年搬到卡梅尔(印第安纳州城市)。他们在1969年花了8100美元买了一幢五房的小洋房,至今依然住那儿。(未完,待续……)

 

20131228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致青春——Slick & Nancy Leonard(二)

上回说道,Slick Leonard担任球队主教练,但Nancy Leonard的角色绝对不仅是“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”。相反地,她可能是北美体坛历史上最划时代的女性,而这些却不为人知。

PacersABA历史中,Nancy是一位“大内主管”。她在队内没有编制,不经常给球员们提意见,也不就球队战术发表看法;她只偶尔会随球队出征季后赛客场比赛,球队的三场冠军战(1970年和湖人、1972年和纽约、1972年路易斯维尔),她都在现场。她最爱的记忆是这个:她在1970年总决赛第六场开始前,站在连接更衣室和球场走廊中,看见最后一个走出来的第一主力“名人堂”Roger Brown神色紧张,于是她训了一句:“干嘛?准备送殡啊?!”

Roger Brown后来在那场比赛里豪取45分,Pacers在洛杉矶夺冠。

同样是球队名人堂级的Mel Daniels回忆道:“她简直是超级奶妈,她不是来收拾手尾的,她就是我们的一员。”

ABA,球队管理相当松散和没那么规范,但Nancy Leonard确实经营者球队篮球范畴意外的所有大小事情。例如,她试过亲自载吉祥物的演员去球场,她组建第一支啦啦队(现在的Pacemate也是她起的名字),亲自给她们编舞教她们跳,啦啦队那时没有练习场地,就在Leonard他们家的地牢练。当时的拉拉队队长Sandy Knapp回忆道:“没有充分准备,她绝对不让我们出去献丑。”

不过Nancy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,反而是Pacers加盟NBA的球季。当时ABA破产,Pacers是四支加盟NBA的球队之一。加入NBA,听起来简单,实际上球队的运营是另外一个级别的事(等于中国足球从甲级联赛进中超,光投资级别都不同)。在日常运作上,ABA非常松散,但是NBA却是规范化的公司运营机制,这让Pacers当时的老板们无所适从。不过这些条例,绝对难不倒Nancy,她教过书,自己做过生意,还是一家之主,三头六臂刀枪不入。

当时她坐在董事局会议室里,看见老板们乌烟瘴气,就忍不住说:“我都不知道你们怕什么?!不就是NBA嘛,我们在ABA都那么多年了,来来去去不都是那套嘛。只是现在是有规可循,有选秀,有赛程,有门票……都一样嘛!”

会议室里寂静了许久,终于有人打破沉默:“要不你来干?”

“开什么玩笑?!”Nancy当时说……

从那时起,Nancy不再没有编制,她成为Pacers的副总经理。Slick现在开玩笑说,“当时财政紧张,知道不用给你工资,所以才让你当(副总)的!”

实际上,Nancy是有薪水的,当然她的工资无法与联盟其他副总经理相提并论。不过她这副总经理的头衔,权力非常大。Slick是球队的总经理兼教练管理所有篮球事务(相当于Larry Bird兼任Frank Vogel),而Nancy则是负责球队所有运营和跟联盟的接洽(相当于现在球会总裁Jim Morris)。

Pacers的头四年里,Nancy带领着13人的管理团队,不但运筹帷幄管理球队,还驰骋各类联盟会议,在NBA土豪老板和总经理云集的会议室里,通常只有她一个女性,巾帼不让须眉。

但业界对这对夫妻档十分尊重,Nancy说,哪怕是“红衣主教”Red Auerbach,碰到她也是礼貌有加。

19761021日,PacersNBA的主场揭幕战,对手是Celtics。比赛开始前,一位裁判走向坐在篮筐背后的Nancy,告诉她,红衣主教Red Auerbach觉得球场音乐太吵,涉嫌违例,要她把音量调小。不巧的是,当时Nancy正是埋头在联盟各类条例中,她对所有规范倒背如流,她掏出随身携带的联盟规章手册,一手塞给裁判:“把这个交给红衣主教,如果他能指出这里写着任何与音乐有关的条款,我马上就关掉音乐。”

当裁判将册子递给Red Auerbach时,红衣主教当场发作,一手把册子扔在地上,再也没有提音乐这码事。

而让人倍加佩服的是,NancySlick养育着5个孩子,最大的比最小的年长14岁。白天NancySlick都在球队忙,晚上回家还是他们俩照顾五个孩子。工作太忙了,Nancy有时会忘记接孩子下课,那个没手机的年代,直接把老师给急死;但只要Nancy回家,她就还是那个“大管家”,做晚饭、管账,让家庭井然有序。

大女儿Terry说:“我们生活如常,跟普通家庭没什么不同。如果你走进我们家,你会发觉跟你想象中职业篮球的家庭,大相径庭。”

Nancy说:“我不觉得咱们有什么了不起。”(未完,待续……)

 


2013年12月31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致青春——Slick & Nancy Leonard(三)

       上回讲到,Nancy Leonard以副总经理身份带领PacersABANBA接轨。当中虽然艰辛,但是这对夫妻档最大的挑战还没到来。

告别ABA之前,Pacers为进入NBA联盟付出了一些代价。股东们曾经期待增长的本地球迷能帮助球队盈利,但情况一度显得不太乐观。Pacers虽然在首个NBA球季上座人数从7615人上升到10129人,但是球会的运作费用陡然上升,加上其中大股东Bill Eason为了加入NBA垫付了300万美元,股东们似乎无法再支持下去。

Pacers的第二个NBA赛季开始前,球队股东们宣布球队必须卖出8000张季票,才能确保运营。当时球会的财务状况已经濒临崩溃,球队信用卡已被停用,甚至球队高层差不多有一个半月没拿到工资,人心惶惶。

那时候,Slick甚至亲自跟全球会员工开了一次动员大会,仿佛在球员更衣室般激情澎湃地给大家打了一剂“鸡血”。虽然工作人员甚至球员都同意同舟共济拖欠工资,但是那时球会甚至把Slick的演讲录了下来,以防万一他们需要再打多次“鸡血”。

暑假头三个月,Pacers卖出5720张季票——这个数字已是非常可观,但还没有达到8000张的预定目标。当时的股东已经迫切套现,但他们同意,如果球迷反映给到他们足够信心,他们会额外追加75万美元,这75万加上8000张季票大约300万的收入,将可以让PacersNBA多撑一年。

当时NancyNBA联盟开会回来,她知道NBA的运营成本只会继续上涨。而她更担心的是,如果印第安纳保不住Pacers,那么这个篮球之城将永远无力承担另一支NBA球队。Nancy孤注一掷,她觉得唯一的出路就是搞“电视马拉松”筹款卖票。

她觉得上电视的最好时间是197774日(国庆节)。Nancy告诉手下的13位管理层团队:“伙计们,情况很恶劣。我们不能坐等八月或者九月再去卖票。我们必须要在当下卖票。”

这句话,不是“打鸡血”,而是“垂死一搏”。Nancy想法虽好,但是她完全没想到搞一场直播“电视马拉松”要筹备和动用多少资源。行家告诉她,上次他们搞慈善电视马拉松至少需要六个月,而她只有7天!Nancy马上打给印城电视台导演,希望他可以挤出节目档期,然后他们又千辛万苦租到了场地,还有联系落实各路表演团体助庆……(记住,1977年没有电脑,没有手机,没有电子邮件,你我甚至都未出世)

“孤注一掷,我没有选择。”Nancy回忆道。

Nancy的魄力和决心感动了所有人,电视马拉松如期直播,从晚上10点直播到第二天下午2点半,三家本地电视台都做了转播。活动所有的门票收益,都会汇入一个特殊帐号,如果球队最终未能卖出8000张季票,他们将如数退还给球迷。所有球会工作人员义务成为“电视马拉松”的接线生。队医David Craig提早结束休假漏夜回印城接线,还有许多球员亲自接线,包括传奇射手Billy Knight

“我想,到国庆节晚上,我们就知道是喝香槟,还是抱头痛哭了。”Slick Leonard在直播前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。

电视马拉松可谓星光熠熠(不过不是耀保良),州长Otis Bowen、印大教练Bob Knight、普渡大学教练Fred SchausABC名嘴Chris Schenkel、名人堂George McGinnis全部都来站台。教父Slick Leonard在台前再度发表招牌演说,而Nancy则是在幕后主持大局。多少人为之感动,除了电话过账,亲自慕名过来的,不少孩子甚至拿着小猪钱罐到现场,当时有报纸统计,光现场“捐款”都达3万美元。现场工作人员表示,人人都像打了“鸡血”一样,连续冲刺了12小时。

正当大家都觉得胜利在望时,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,在中午1240分,教父Slick Leonard走上台:

“我们在统计上出错了,误算了822张票,我们刚才发现。”Slick Leonard的语气坚定而临危不惧,仿佛最后一分钟的暂停一样,向观众发号司令,“截至到1225分,我们算到6730张票,我们还有1小时50分钟。”

还差超过1200张票,只有不到2小时,散票已经不能解决问题,必须通过企业团购解决。当时球队股东之一,印地500赛车的主管,印第安纳国家银行的总裁CEOTom Binford都坐不住了,他上前呼吁各路土豪:“企业家也是公民,球队在的话,也可以刺激本地经济。”

就在节目结束前10分钟,Nancy走上台,拿着麦:

Bob,”她的声音开始颤抖,“我们卖了8028张票。”

现场沸腾了,Nancy倒下紧紧抱着SlickPacemate载歌载舞,市长William Hudnut拍手大笑,和Slick一起唱起《Back Home Again》……印城终于留住了Pacers,而不是被卖到了萨克拉门托(这一幕让我想起了Kevin Johnson市长这暑假成功击退西雅图财团把Kings留在萨克拉门托的新闻发布会,气氛简直好似当选总统一样)。


Pacers留在印城直到今天,当然还要归功于Simon兄弟在之后那年出钱拔刀相助。但是若不是SlickNancy夫妻档在1977年的壮举,今天或许已经没有Pacers了。

那个电视马拉松,有许多小孩拿着钱罐,挨家挨户给拍门帮忙筹款。Nancy说:“那些孩子拿着钱罐出现的时候,我真忍不住潸然泪下。他们让我们知道,Pacers在人民心中的地位,尽管他们不买季票。”(未完,待续……)


2014年1月13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致青春——Slick & Nancy Leonard(四)

上回讲到,SlickNancy用电话马拉松末日救未来(右图为宣布Pacers留在印城的一刻),虽然危机暂告一段落,但是财政问题始终没够根除。Slick继续在篮球场上带队挣扎,而Nancy则在经营上想法设法,两人都是好胜之人,但是互敬互爱。

昔日Nancy的手下Sandy Knapp说:“她其实是戴着天鹅绒手套铁拳,非常强硬,但是有一半时间是你被她一拳打中都懵然不觉。她为人公正,但是恨如铁钉,她不是那些来打杂的家庭妇女,她是掌舵的,而且永远给你的感觉都是一切都胸有成足。她是个完美主义者,你必须把事情做正确,否则肯定重来。我发誓,她是史前的‘劲量兔’,从来都停不下来。”

有同仁形容,Nancy有一种气场,一进房间不用出声都可以把场面压住,她从不大呼小叫,但是在会议结束前,你就知道她的厉害。她的管理风格简单直接,把部门经理叫过来,直入主题,听取他们的建议,作出决定然后雷厉风行,没有小算盘,没有办公室政治,一切都是为球会秉公办事。

19781月,Pacers主场打完Cavaliers后,漏夜必须飞往克利夫兰次日再赛。球队本来已经在机场集合,但是天气情况转坏,出于安全考虑,Nancy打电话给联盟交涉,结果被告知,如果球队不上飞机导致比赛延误,就会被罚5万美元(当时球队财政状况非常糟糕,实在是雪上加霜)。根据当时的暴风雪预报,如果球队坚持起行,就算顺利抵达,之后几天都必定滞留在克利夫兰,于是Nancy坚决让球员直接回家。后来,暴风雪果然如期来袭,联盟不得不改期再赛。

另外还有一次,是NBA第一次举办全明星扣篮赛,联盟选拔各队扣篮能手参加。那天,Nancy在球员训练时走入球场,给大家解释了比赛规则,然后直截了当说:“我要Darnell (Hillman)代表我们出赛。没意见吧?” 而事实上,当时Pacers阵中,还有Dan RoundfieldMel Bennett两位年轻球员,运动天赋不在Darnell Hillman之下。不过大家面面相觑,没人敢说有意见。结果Darnell Hillman勇夺NBA首届扣篮赛冠军。

虽然SlickNancy都是“铁拳派”,但是他们也坚持球会要有家庭的温暖。Nancy照顾球员和家属的各种需要,每年他们都邀请阵中球员和工作人员到他们家开派对。时至今日,他们还有跟许多当年的球员有深刻的交情,当中不少球员都已经因病“先走一步”,他们都是第一个打电话给家人慰问的。(Nancy还帮不少球员和教练找房子,包括Jeff FosterBrand MillerAnthony JohnsonAl HarringtonDerrick McKey,还有Frank VogelFrank Vogel的妻子还因为在找房子时跟Nancy成了好朋友,打趣说要把自己女儿“许配”给Leonard的孙子做“亲家”)

不过家庭式的管理,渐渐无法适应NBA商业化运营的节奏。为了财政问题,Slick四处为球队寻找买家,甚至亲自飞去佛罗里达拜访当年肯塔基上校队的老板John Y. Brown(他当年收了NBA开出的300万“诏安费”),但是Slick惨遭拒绝。球队最后落在加州土豪Sam NassiJerry Buss之手,这些“外邦人”最终用商业手法摧毁了Pacers一贯的经营理念。

Slick是在无法忍受这种理念,他记得自己有一次直接把一个高管推到墙边,几乎出手打人。既然事情已经如此地步,Slick觉得再呆下去都没意思,于是他在1980年辞职,而Nancy当然也跟着他离队。他们俩再次消失在印第安纳的篮球世界中,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,他们俩苦心经营十多年的球会,以这样的结局收场,是何等的无情和心寒(也正因为此,Slick Leonard可能因此得罪了NBA的寡头。在这个职业篮球的圈子里,Slick的成就一直都没被肯定,至今依然未入选篮球名人堂。我见过他几次提起名人堂,他都一笑置之,意思就是内幕太黑,不提也罢)。

幸而,加州土豪们那套最终还是无法帮Pacers摆脱困境,因为他们失去了印第安纳的民心。最后,在印第安纳白手起家的纽约人Mel SimonHerb Simon兄弟仗义斥资300万接管球队,并始终坚信小球会自力更生的经营理念,后来大胆委任助教Donnie Walsh临危受命出任总经理,在1987年选中Reggie Miller1997年把Larry Bird带入球队,Pacers的精神一直坚持到现在。

而教父Slick也在80年代末获邀加入Pacers电台评述,以他的“Boom Baby!”响彻Pacers球迷之心。Slick已经在麦克风上陪伴Pacers球迷超过20年,而ChinaPacers.com对篮球的理解,都是在他灌输下成长起来的。时至今日,Nancy随教父出席比赛,赛前她会去一趟媒体室见见老朋友,再去包间和球员家属打个招呼。最后,她会在开球前回到自己场边的首排座位上,安心看球。赛后,Nancy会在更衣室通道等“下班”的Slick,然后开车送Slick回家,就像40年前一样。

站长后记:

我第一次见Slick Leonard,是2004年。当时是在华盛顿,Slick步履蹒跚地从场边一路走到第十排,就是给我打招呼,让我感动万分。2009年,Pacers到北京时,SlickNancy都有来,当时我送了一份礼物给他们俩,他们一直都惦记着我。2012年,当我首次去印城时,爬到Slick在二楼的直播平台,大声叫他一声“教练”时,他瞬间热泪满眶。自此,每次去Fieldhouse,我都喜欢坐在那个直播平台上(我不喜欢坐场边,也不喜欢坐Area55),有时Austin Croshere会坐在我旁边。

去年1月,我再次去印城时,Slick在直播台上再三叮嘱我要去第一排找Nancy,因为她经常提起我。当我在第一排找到Nancy时,她立刻给我一共热情的拥抱。赛后,Slick让我到更衣室门口等他和Nancy……

其实,我自己也珍惜每次见他们的机会,因为谁都不知道还有没这个机会。Slick前年在纽约做直播后,突然心脏病发倒地不起。急救人员给了他两下电击都没反应(一般两下之后医生就宣布抢救无效),当时队医Carl Eaton怒吼“Hes tough! Keep trying!”。医生再尽人事,再电两次,结果教父起死回生。不过自此,Slick就只做主场直播了。去年,他暑假去探访Larry Bird的时候,不慎滑倒头撞到石阶,断了几根肋骨。Nancy也有惊险,2009年她从北京飞回印城时突然昏迷,飞机迫降明尼苏达,抢救后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,才重新康复。当时Larry Bird还专门留在明尼苏达,陪SlickNancy直至情况稳定。

或许这就是Pacers,这种人情的传承,使得这支小球会如此可爱。


2014年2月14日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教父入选名人堂

这个情人节,相信是“教父”Slick Leonard和妻子Nancy Leonard相识60年最有意义的一次——经过多年蹉跎,篮球名人堂终于宣布Bobby “Slick” LeonardABA组别入选。这位20年前就应该入选的篮球传奇,今天终于收成正果。

“是蹉跎了一点,但是今天我们风光入选。”Slick Leonard带着Nancy在一众朋友的见证下召开新闻发布会,“对我来说,是给我儿孙们的一份礼物,也是对ABA时代的Pacers、对篮球之州印第安纳的认可……今天我的儿孙们都在,像我这年纪了,其实就是为这些了。跟我一路南征北战的伙伴们,很多已经不在了,我能那么长命,已经很感恩。”

Slick Leonard1953年的NCAA总决赛射入致胜的罚球带领印第安纳大学拿下全国冠军,参军后他加入明尼苏达湖人,后来随队到洛杉矶,曾经与Jerry WestElgin Baylor并肩作战。退役后,1967年他加入Pacers并在次年执掌帅印,带领球队取得三枚ABA冠军指环(529场胜利至今依然是球会历史)。他也连同妻子Nancy LeonardPacers带入了NBA时代,并通过电话马拉松将球队留在了印城(这些功绩都记载在我们上月刊登的《致青春——Slick & Nancy Leonard》专题中)。

“当你想起Indiana Pacers,你就该想起Bob Leonard。”Larry Bird再贺电中说,“他就是印第安纳篮球的象征,从他对篮球历史的学识,到他在球场上的成就。他当之无愧地入选篮球名人堂。恭喜,我的挚友!”

Slick Leonard除了Pacers的功绩,他和Nancy还成功把三分线引进NBA。当时他亲自游说NBA的老板们加入三分的规定,才有后面Larry BirdReggie Miller这样的三分传奇。Slick时至今日还说,24秒和3分球,是篮球史上最伟大的两条修例。

Celtics名宿Sam JonesSlick Leonard的好友,这位手上有10枚冠军指环的名宿曾经说过,如果Slick Leonard不入选名人堂,他也没资格入选。虽然如此,由于ABANBA之间的各种历史和政治瓜割,Slick Leonard到今天才正式入选名人堂。

被问到现在才入选是否有遗憾时,Slick Leonard道:“没啦,我的篮球生涯已经获奖无数,多过我所配得上的。我能入选已经很高兴……或许他们已经没其他老头可选了。”

篮球名人堂是直到今天才正式公布入选人选,本周名人堂成员Mel Daniels曾经跟Slick Leonard“通风报信”,当时Slick Leonard还是当他胡说八道,以为昔日的弟子在安慰他。直到今天Pacers工作人员打电话通知Nancy他们过来Fieldhouse开新闻发布会,他们才真的相信。

虽然Slick Leonard“口硬”说自己不介意,但是Nancy还是一句拆穿:“像他那么好强的人,这对他来说事可大着呢,绝对的。那是他把整个人生都贡献给篮球的一种认可,他的高度实在无可企及。绝对的,我可不信他的话。”

 

201489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教父登入名人堂

       82岁的“教父”Slick LeonardPacers的活化石,今天在Larry BirdMel Daniels的引荐下,正式入选篮球名人堂。正如Slick Leonard所讲:“虽然入选姗姗来迟,但我来得英姿煞爽。”(It took a while, but I am going out in style!

       Slick Leonard扶着讲台,脱稿讲了26分钟,思路清晰不乏金句。由于前面的阿肯色冠军教头Nolan Richardson眉飞色舞地讲了40分钟,Slick Leonard上来就摆了一句“Nolan,我明天就去看你礼拜怎么讲道。”

引来台下一片笑声之后,Slick Leonard继续摆老资格,他列举名人堂里赫赫有名的Jerry WestElgin BaylorBill Russell等名宿,说大部分的人都跟他同场竞技过,他觉得自己即使不是年纪最大的,也是肯定是最老的五个。台下一阵掌声,教父扭头对着身后站着的Larry BirdMel Daniels说:“我不知道椅子在哪里?我站着讲,你们比我年轻,你俩小子要不要拿把椅子坐坐?”

Slick Leonard滔滔不绝地讲了26分钟,讲他小时候是怎样被太平洋战争回来的二战老兵邻居收养长大的,讲他自己大学、NBAABA生涯。

而他自己最津津乐道的篮球生涯,是他在1953NCAA总决赛上数秒阶段射入致胜的罚球。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Slick Leonard,当时第一个罚球就炒粉,幸而第二球稳稳罚中,1分捧杯。赛后更衣室里记者问,“你教练说你血管里流淌着是冰水”(形容他冷静),而Slick Leonard当时回的一句至今依然是经典:“靠,要是血管里真的是冰水,流到我脚下时都成暖流了。”(形容自己当时其实已经吓得屁滚尿流)

“我是个野孩子,今天我心里依然很野,”台下又是一片笑声,“不过我都82岁了,也野不到哪里去。”

Slick Leonard做教练的时候也同样“狂野”。有一次打波士顿的时候,红衣主教Red Auerbach的手下打得毛手毛脚,忍无可忍之下,Slick Leonard冲过去一把抓住Auerbach的衣领扬言要动手。

“我在他眼里看见一丝恐惧,因为他知道我是来真的。”教父回忆道。

这种镜头在今时今日的NBA不可想象,但是在教父的年代司空见惯。他对自己的球员同样严格,他试过在更衣室里用曲棍球棒追着球员来打(后者四处找椅子躲避),也试过有球员在走廊里投诉自己上阵时间不够,结果被他一拳KO在地。但是,这些都是建立在教父家长式的教导之上——因为他真的当你是家人,阵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教父是真心对他。

Frank Vogel今天也有到现场,他形容Slick Leonard是球会的“教父”(Godfather)。鲜为人知的是,在Pacers季后赛第一轮第五场主场惨败给亚特兰大当晚,教父亲自打电话给Frank Vogel。当时Frank Vogel没敢接,五分钟之后才敢回电,结果在电话里被教父直接“过招”。Frank Vogel最终做出了轮转阵容的调整,连赢两场涉嫌过关,这里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是Slick Leonard的意思,但是我们依然深深感受到教父的存在感。

助教Dan Burke1997年随队以来,一直都拜Slick Leonard为师。他说,教父一讲起篮球就情不自禁,有时一时找不到白纸,就拿起一张纸巾给他画战术。Burke教练说,其实教父早就想入名人堂,不过他自己不肯承认而已。

许多球迷,其实是从电台里的“Boom Baby”开始认识教父Slick Leonard的。其实追溯期“Boom Baby”的起源,是1973年季后赛在丹佛一役,Pacers的射手Billy Kelly最后14秒三分命中反超一分,当时Leonard在场边做教练大吼一声“Boom”,然后脱口而出就是他的口头禅“Baby”,所以这两个字就如此顺溜地成为了“Boom Baby”。后来教父做电台评述时,Pacers每次射入三分球,他都会用招牌的语调高喊“Boom Baby”,里面见证了Reggie Miller生涯射入的所有三分球。后来,教父的妻子Nancy Leonard注册了“Boom Baby”的版权,并且无偿给Pacers的成员使用——Reggie Miller的后期视频制作公司就叫“Boom Baby”。

Larry Bird是教父的忘年交,Larry Bird大学未毕业,就开始和Slick有交情。时至今日,Larry Bird想找人聊篮球,教父都是首要人选。Slick LeonardPacers1967年建队开始,就一直跟着球队,至今已经48年。Larry Bird在片中总结得最好:“He is Mr.Pacer, and he will always be.

在演讲最后,Slick Leonard感谢妻子Nancy和儿孙,也说:“我和印第安纳的球迷有一段情史。我们管自己叫Hoosier,他们总是支持我们。这段情史从我在印大开始,延续多年,我希望永远长存。”